吐鲁番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010598667/2022-00723
  • 发布机构:吐鲁番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吐政办〔2022〕40号
  • 公开日期:2022-12-02

关于印发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2-02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印发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吐政办〔2022〕4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示范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吐鲁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1月28日

(此文有删减)

新疆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按照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中国建设总体部署,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政办发〔2021〕79号)、《吐鲁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一节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2020年达到16%。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有所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73.3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51‰、16.55‰降至5.68‰、8.87‰。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投入稳步增加,累计达42.65亿元,卫生健康总费用中政府卫生健康支出由2015年的7.02亿元增加到2020年10.37亿元。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不断提高抵御重大疫情风险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全市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不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完善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功能和布局,建设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体系,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传染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较2015年下降56.53%,报告死亡例数下降11.90%。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降低至34.66/10万。作为第四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断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社区药物维持和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等工作措施,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到90.62%。吐鲁番市成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有序推进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202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23家,床位数与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较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96%、13.72%,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4.49张。2016年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填补了本地三级甲等医院的空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6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2.52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28所乡镇卫生院和172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严格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2019年鄯善县和托克逊县纳入国家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市人民医院牵头成立医联体集团,一区两县均成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委会,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人群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中医民族医药项目支持,2018年争取中央资金50万元,建成市维吾尔医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拥有康复理疗科、妇科、皮肤科共3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2020年市维吾尔医医院争取项目资金3200万元,用于标准化院内制剂室能力提升,可以生产方剂、丸剂等12个剂型的61种制剂,大力提升中医药制剂特色服务能力。建成市维吾尔医医院沙疗养生养老康复中心,“十三五”期间,累计接诊沙疗游客40余万人次,沙疗年业务收入达1000余万元。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投入资金4760万元,先后新建鄯善县维吾尔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托克逊县维吾尔医医院门诊综合楼,购置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中医民族医药诊疗设备,有力改善我市县级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申请中央和自治区中医药资金480万元积极开展中医民族药服务,目前全市28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

——妇幼保健机构不断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2019年成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市、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指导所的机构整合。强化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职能,初步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加强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为全市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服务。2020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到99.7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8.99%、82.96%。

——医疗援疆工作成效明显,健康扶贫任务圆满完成。2016年4月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以来,先后投入1亿余元支持受援医院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建设发展。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临床科室由12个增加到26个,心内科、儿科成为自治区重点专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2019年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批准成立“东疆甲状腺诊疗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以院包科”打造特色,市人民医院先后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6家省部属医院签订“以院包科”协议,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签订协作共建协议,从管理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和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等方面实施对口帮扶。通过精准施策,培养人才,援疆专家先后与当地业务骨干结成100多个师徒对子,市人民医院20余名临床科室主任先后接受过师带徒培养,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全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行倾斜性支付政策,将贫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降至50%,各分段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了参保范围。

——健康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不断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和一区两县人民医院与自治区、湖南省部省直大型三甲医院和北京部分三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2018年投入480万元建成吐鲁番市远程医疗中心(设在市人民医院),覆盖区县人民医院、31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覆盖率达到96.87%。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将原有的电视栏目、内刊杂志、舆情监测、12320卫生热线、微博微信等平台统一整合,成立健康科普专家库,推动健康细胞建设。鄯善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2019-2021年)称号,托克逊县申报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加大对全市农村改厕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节面临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明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存在短板,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医防结合不紧密,公共卫生资源的统筹、体系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疾病防控长效机制有待加强,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管理、疫情医疗救治等工作带来重大考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持续危害人民健康,地方病、职业病不容忽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和意外伤害对健康的损害依然存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地区差异化特征明显,居民健康素养需进一步提高,良好的卫生习惯需巩固提升。

——医疗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水平不高、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医疗资源和学科结构有待完善,在心脑血管、肿瘤、妇产科、新生儿科、创伤等主要临床学科方面短板还比较突出。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分工协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市人民医院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特色鲜明的区域医疗中心。解决县级医院转诊的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能力不强。中医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中医民族医医院管理水平和诊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处于空白,中西医互补协作格局尚未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缺口较大、健康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不少,诊疗类型单一,医生诊疗能力参差不齐,资源缺乏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三医联动”机制尚在形成。“一老一小”等多重健康需求集中迸发,健康服务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

——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全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专业人员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匮乏且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青年骨干人才,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基层人才资源短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具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人员比例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难度依然很大,专业技术职称和人员岗位改革不能满足目前发展,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

——卫生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统筹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也存在着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现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够,“互联网+”智慧医疗、医疗数据共建共享等方面差距突出。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普遍缺少既熟悉卫生工作,又精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人员,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

第三节发展机遇

——各类政策叠加增效。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以及吐鲁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健康新疆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新疆行动的意见》,吐鲁番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印发健康吐鲁番实施方案(2020-2030年)》等一系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政策、规划、意见,为吐鲁番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与历史机遇。

——发展目标定位提升。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吐鲁番市卫生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要以“健康吐鲁番”为目标,与地区发展的新定位相匹配,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相融合,与多元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适宜、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发挥对口援疆优势。通过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充分利用湖南省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水平、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得到持续提升,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发展服务模式。大数据、5G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率创造了条件,必将推动卫生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医学科技不断突破,创新药物、基因技术、新型材料和器械、医学3D打印等新技术不断推出,将促进健康服务手段革新和新的医学模式产生。科技驱动、创新驱动,将成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实施“健康吐鲁番”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续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现代科技进步相匹配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为吐鲁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始终把牢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理念,构建卫生健康事业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健康吐鲁番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健康优先,良性发展。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实际,将健康促进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居民健康的前提,加强健康教育,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预防为主,完善服务。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医防融合,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分工协作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着力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综合施策,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改革创新,协同发展。推进政策协同和制度创新,以居民主要健康需求和看病就医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关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着力解决痛点难点问题。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提高各族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科技驱动,提质增效。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产业等协同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新技术、新服务的快速转化利用,推动服务模式变革、提升服务供给效率。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区域功能定位相匹配、惠及全市各族群众的高品质、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基本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可持续,各族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具体目标是:

——健康吐鲁番建设更加深入。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健康吐鲁番15项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稳步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优先发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守门人”制度。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基层和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体系反应灵敏、智慧高效、覆盖全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得力。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加高效。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妇幼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形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市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外转率持续下降。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较为显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达标率不断提高;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基本建成。

——中医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加快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步伐,逐步建成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全市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中医类服务。

吐鲁番市“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单位

2025年

指标性质

健康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

75.85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万

16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6.5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6预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7.27预期性

健康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3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23.30预期性

资源配置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50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2.55预期性

其中: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

(助理)医师数

0.3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8预期性

每千人口药师(士)数

0.4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2约束性

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0.65预期性

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1预期性

健康服务

产前筛查率

%

≥65预期性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

40约束性

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

%

≥65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约束性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50预期性

健康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

27左右约束性

第三章重点任务

第一节深入推进健康吐鲁番建设

——完善健康吐鲁番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康促进决策机制,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全市各族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健全完善健康吐鲁番行动建设推进协调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共建共享共治工作格局。

——开展多元化的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健康吐鲁番建设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开展“三减三健”行动,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统筹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组织开展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健康环境促进等专项行动,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和健康促进区创建活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实施全民健身行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逐步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实施控烟行动,向个人和家庭宣扬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危害关系,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等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3%。

——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不断提高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治理率。实施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农牧区建成干净整洁的美丽家园。积极推进厕所革命,逐步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建立规范有效的管护机制。健全完善病媒生物防治监测体系,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策略,逐步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十四五”期间,实现自治区卫生城市、自治区卫生县城全覆盖。

——大力推动发展卫生健康产业。统筹全市沙疗资源开发利用,利用高昌区亚尔镇沙疗所、沙疗小镇和库木塔格沙漠等沙疗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沙疗文化节、沙疗健康养生节、沙疗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宣传沙疗文化,推广沙疗服务。依托药用植物园、规范化种植基地、度假旅游景区和医院,建立“医院—度假旅游示范基地”双核心的医疗旅游发展模式,建立医疗度假基地“体检—治疗—度假疗养”或者“体检—健康指导—度假疗养—体检”绿色通道,方便国际医疗旅游客人度假疗养。在旅游度假区内开设中医民族医药分支机构,提供针灸、推拿、按摩、药膳、养生等中医民族医药健康服务项目,促进中医民族医药健康旅游和休闲康养产业发展。

第二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防控的综合能力。按照国家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坚持各级疾控机构的公益性属性,明确职责定位,完善投入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医防融合、运转高效、响应及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设施和装备建设,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现场处置能力,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总量达到全市常住人口万分之2.5的比例。

——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与区域联动、高效协同的救治网络。建设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市传染病医院),各区县人民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进一步加强各定点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呼吸、麻醉等学科建设,组建高水平医疗救治队伍以及专家库,设立核酸检测、院感防控等专家组,加强传染病发现、报告、隔离、诊疗、防护全程质控。完善定点医院、亚(准)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医疗资源储备,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

——强化基层和医防公共卫生责任,推动医防结合。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建立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监测哨点建设,健全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体系和管理制度,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设置规范的公共卫生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着力加强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及其所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尤其是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早期监测预警机制,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与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信息集成与共享,在传染病疫情监测、病毒溯源、高风险者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方面发挥数据支撑作用。完善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机制,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库。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卫生应急预案,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质保障体系。加强市、县、区两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和演练。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升院前急救服务水平,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项目资金,建设市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全市指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院前急救资源,统筹资源形成快速反应调集机制。

——加强血站建设。提升血液采集能力,加强献血屋建设,进一步提高血液储备能量,建立智能血库。加强血液检测能力建设,推进PCR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工作,全面实现全市血站与用血医疗机构无偿献血者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市内就医时用血费用出院结算直接减免。将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含民营医院)全部纳入“血费直免”系统统一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的全流程(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监督管理。建设血液“冷链运输”监管平台,保证血液质量安全。

——促进卫生健康监督升级。提升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强化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市、县、区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业务用房建设、车辆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取证工具及办公设备、信息化等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和培养,通过智慧卫监监测平台,提升监督服务效率,推进传统执法模式向现代执法模式转变,实现卫生监督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监管。

第三节持续加强重点疾病管理

——加强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坚决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发挥以新冠肺炎为主的重点传染病周分析月研判制度作用,加强突发或新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严格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加强疫苗监督管理和接种单位的能力建设,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5%以上。规范有序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组织落实结核病患者隔离治疗和“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政策,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巩固肺结核防治“新疆模式”,实现肺结核发病率逐年递减。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确保不出现大规模流行。认真组织实施脊灰补充免疫活动,确保全市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保持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等重点地方病,基本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强化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

——聚焦慢性病管理与控制。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0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癌症诊疗能力,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产质量。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

——促进职业健康事业发展。深化源头治理,做好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全面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逐步引导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稳步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监督预警,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严格监督执法,提高职业健康依法监管能力,健全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加强用人单位和技术机构监管;强化救助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落实工伤保险保障制度,加强职业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强化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推进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推动健康促进,深入推进宣教培训,积极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推进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建立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统筹全市精神心理专科、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和社区康复资源,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评估、治疗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开展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早期筛查和干预试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做好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持续补充精神科医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平台,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设,及时处理急性应激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

第四节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强市维吾尔医医院,巩固中医类医药特色优势,做深服务内涵,争取市维吾尔医医院申报三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在全市保持引领和示范地位。加强市、县中医类医院和专科建设,推动中医类医联体建设。支持中医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支持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中医诊疗服务,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重大疫情中的作用,做好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的人才队伍储备,提高中医应急救治能力。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争取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80%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推进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和中药房,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模式,完善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机制。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做优做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提升市维吾尔医医院院内制剂质量和品质,扩大制剂调配使用。市级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强化中医药特色治疗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大力拓展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推进中医诊所备案工作。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多层级的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和影响力。支持中药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延长中药材服务产业;促进中医药理论方法研究与传承,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技术,加强中医药科研与创新,鼓励对临床疗效独特、使用量大、安全可靠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经典名方进行新药开发。持续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活动,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提高各族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第五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好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能力标准对标对表,持续改进和提档升级。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内涵质量和绩效,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加强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推进基层机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融合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留用,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强市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对口帮扶、医联体、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向基层延伸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结合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优势,以吐鲁番市人民医院为核心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危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和医学科技创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建设成为吐鲁番市乃至东疆医疗服务高地。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借助湖南省援疆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力争新建1-2个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市人民医院建设医疗服务高地的支持力度。强化区县人民医院骨干支撑和城乡纽带作用,推进县级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等功能。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进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协同发展。

——继续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以危急重症为重点,继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在建成国家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基础上,带动一区两县人民医院建成基层版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同时推进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各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救治需求和医疗资源实际,制定具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和时序进度,推动区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各救治中心相关专业的统筹协调,市人民医院与区县人民医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各救治中心建设单位以保证安全为目标,以增强救治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在救治体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构建集预防、筛查、救治、康复于一体的综合防治网络和绿色转诊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

——严把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诊疗行为管理,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病历、院感的指导,严禁网外采购,确保严格执行“两票制”。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落实护士配备标准,规范护士执业行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处置工作。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健全化解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强化患者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六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医联体集团建设,以此为载体,逐步减少患者跨市就诊。做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区县卫健委要按照自治区要求做好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建设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针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实行分类指导和一对一精准帮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由市人民医院牵头,利用湖南援疆医生联盟资源,重点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建立2-3个专科联盟。完善信息系统,加快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联体,在医联体内推动检查结果的互认和同质化,总体实现“大病不出市、中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完善公立医院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公立医院全面完成章程制定,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益。深化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国家“两个允许”的要求,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分配重点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强度、高层次人才、临床一线倾斜,体现技术劳动服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深入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促进公立医院主动加强和改进医院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纠治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支持市人民医院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做好相关工作,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深化价格管理改革。加强“三医联动”,由市医疗保障局加快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贯彻执行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达到启动条件或约束条件时及时启动调价,使医疗服务价格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做好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机制稳定运行。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形成综合效应。

——加强药品使用及耗材供应。强化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制度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抓好基本药物优先政策宣传、配备使用和目录调整。加快药品使用监测制度化建设,完善药品使用监测,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用。加强药师服务队伍建设,提升药师服务能力,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第七节加快学科人才布局建设

——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医教协同,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灵活的用人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岗位、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价标准,健全符合全科医师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利用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项目资金,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建设心血管科、神经科、儿科、呼吸科、妇产科、普外科、创伤、感染科、重症医学、急诊科、肿瘤科等急需紧缺专业。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本医疗机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工作力度,加快培养社区、农村人才。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强化中医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队伍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加大分层次引进培养人才力度。以基层卫生需求为导向,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面向基层专科层次学历教育,进一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加强县级业务骨干的培养。加大县乡村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轮训制度。探索继续医学教育新模式,实施“互联网+”培训模式,每年实施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在线培训。加快落实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带动全市医疗卫生技术发展和创新。重点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围绕临床医学、中医学、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等,引进更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熟悉法律、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卫生管理人才。依托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健全以“5+3”(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即: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本土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

——稳住用好人才。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搭建好干事创业平台,突出薪酬、岗位、福利、职称评聘、服务保障等全过程激励,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服务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稳定用好本地医疗人才。采取签订协议、明确最低服务年限等方式,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本地持续服务较长时间。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工作负荷,落实学习、培训、带薪休假等制度,减少非业务工作量,让医务人员集中精力钻研业务、提高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通过设立青年学习基金等多种方式,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加强人文关怀,健全职工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

——推进人才援疆工作。精准选派援疆医疗人才,积极联系对接湖南省后方支援单位,精准提出援疆医疗人才需求计划,坚持优势突出,从三甲医院选派,从优势学科中选派,从德才素质好、能力水平过硬的医务人员中选派。加强帮带培养,优化师徒帮带机制,推动“师傅带徒弟”向“团队带团队”转变,注重从本地医疗机构中挑选基本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作为承接学员,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对优秀的跟学学员实施后续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好援疆医疗人才,坚持任实职、分实工、担实责,注重安排管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援疆医疗人才担任科主任或副主任。共享历批次援疆医疗人才,建好吐鲁番援疆医生联盟,加强与历批援疆医疗人才联系机制,搭建前后方援疆医疗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引进柔性援疆医疗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短期服务、远程医疗、项目合作、协作攻关、技术推广等方式,每年从后方引进医疗人才柔性援疆,与援疆医疗队互相支撑、形成合力。

第八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由政府举办、独立建制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等投入,注重紧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相关工作,推动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可持续化发展。加强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和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工作,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保障妇幼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推进母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鼓励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深化医养结合,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国家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加强医养结合队伍建设,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

——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积极发展普惠托幼服务体系。

——完善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认真开展人口形势和家庭发展状况的监测预警工作。构建人口监测点网络,科学选取人口监测点,掌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变动趋势,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强化人口监测结果运用。

第九节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影响力

——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能力建设。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借助吐鲁番优势地理位置。加强中医药、沙疗对外服务能力建设和资源整合,创新中医药、沙疗医养康养新模式,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加强国际卫生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建设。加强国际卫生健康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建设,推动医疗技术及健康产业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加强医疗服务对外宣传,多种途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

第十节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逐步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高速宽带、无缝覆盖、智能适配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防护,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实施基层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工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基层标准化应用和安全管理。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医疗卫生监督考核、远程医疗服务保障等重要功能。以家庭医生签约为基础,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广泛使用。

——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居民电子健康卡使用全覆盖,督促医疗机构进行院内用卡环境与流程改造,实现医疗机构全流程、全场景应用和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

——深化“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与卫生健康业务相融合,覆盖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支撑体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全市主要公立医疗机构与湖南省大型三甲医院对接的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同时与本地县乡建立起三级远程医疗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共享。

第十一节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持续完善重点病种的专项救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持续稳定已脱贫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切实降低大病患者尤其是贫困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持续巩固拓展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利用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新疆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并完善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

——加强和优化政策供给,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重点加强脱贫地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持续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工作,以医联体建设为基础,整合本市各方援助力量,重点加强基层医疗质量安全、临床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援建”队伍,切实提高县级医院能力。

——落实脱贫地区健康危险因素控制长效机制。提升重点传染病防控能力,实施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加强突发或新发急性传染病防治。落实结核病患者隔离治疗和“集中服药+营养早餐”政策,保持结核病报告发病率递减态势。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检测,落实病例随访及干预措施。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健康促进县区项目带动作用,将项目点有重点地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

——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紧紧围绕健康乡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发展的人才问题,持续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巩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第十二节深入推进兵地卫生健康融合发展

——落实兵地融合发展机制。利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平台,加强市人民医院与221团职工医院的交流合作,将221团职工医院纳入高昌区医共体范围,统筹使用好市区县和221团职工医院医疗援疆资源,促进兵地医护人员诊疗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医疗机构同步发展。

——严格执行规划建设“一张图”。基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一体联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逐步打通兵地健康信息系统,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定点医疗机构、生育检查考核、卫生监督执法结果、计划免疫接种等信息互认互查。进一步拓展兵地医疗卫生机构间,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健康管理、人员培训督导、专家多点执业、应急救援等合作渠道,巩固兵地一盘棋,卫生一张网,保障本市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明确职责任务,认真组织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适度发展、优化结构、规模合理”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

第二节健全保障机制

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各族群众基本需求。积极推进本市卫生援疆规划与“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加强援疆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公平有效可持续的筹资体系。

第三节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社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认知,争取各方面支持,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卫生健康普法宣传,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并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积极宣传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改革政策解读,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节做好监测评估

各区县要强化对当地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导,建立规划监督评价机制,完善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五节健全法制保障

理清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分类清单,开展对已有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等制度,发挥法治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改革的引领、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