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图文专题 > 访惠聚活动 > 新闻动态

2025

01/17

19:30

来源: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访问量:

新春走基层 | 萨依吐格曼村:手绣机绣齐步 “走” 指尖技艺绣出增收路

  •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7日
  •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数九隆冬,寒风习习,而在托克逊县郭勒布依乡萨依吐格曼村驿站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社员们正在赶制新的订单,手指拨弄针尖处,一幅幅精心设计的图案便在绣布上悄然绽放。

“电脑机器绣花,关键在于花样设计,电脑上的参数一旦设定好,就不要轻易改动,底面线也要穿得恰到好处……”该合作社负责人哈力古丽·买尼克一边仔细核对电脑上的花样设计,一边耐心地向社员们传授着技巧。

“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姐妹们一起,用针和线绣出美丽的家乡,绣出我们的幸福生活。”哈力古丽说,从事维吾尔族刺绣十余载,她从手工刺绣到电脑机器绣花的转变中,见证了指尖艺术的华丽转身。看着姐妹们用灵巧的双手,一针一线绣出对生活的热爱,她的内心充满了满足与自豪。

维吾尔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寓意丰富、针法讲究、色彩艳丽而闻名。绣花枕、花帽等刺绣产品广泛用于日常生活,这也使得很多维吾尔族女子精于刺绣。

“2013年,我们村成立了驿站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由于资金和场地等原因,一直经营不善。”该村党总支书记阿力甫·艾尼介绍。

时间来到2016年,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帮助合作社购置了电脑绣花机、缝纫机等设备,又将闲置的村委会阵地重新利用起来,改建成生产车间。同时,推选刺绣能手哈力古丽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大家继续生产销售刺绣产品。哈力古丽不负众望,她组织妇女外出学习,先后赴新疆大学、自治区妇女干部学校等地取经,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提升了技艺;她还吸纳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致富带头人参与研发设计,不断丰富刺绣产品的种类。

“平时在家照顾孙子,有空就到合作社做刺绣活儿,有时候还把绣品带回家做,一个月下来有一两千元的收入,感到很满意。”社员苏木来提·艾尼开心地说。

近年来,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开展党员技术员与普通妇女“一对一”结对帮扶,设置15个家庭生产点,使合作社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拓展销售渠道上,该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利用微信平台和外出学习机会,对本村刺绣产品进行大力推介,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

如今,该合作社已打造了刺绣品牌“驿站之花”,吸引了附近乡镇的50名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合作社年产各类绣品1.2万件,其中刺绣包、枕套、被褥、花帽等50余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往全疆各地,年产值超过10万元。

“虽然机器绣花能快速完成大批量订单,满足客户对批量化产品的需求,但传统技艺不能丢。”哈力古丽坚定地说。为了让机绣和手绣齐头并进,她安排一部分村民在合作社每天操控绣花机生产刺绣产品;另一部分刺绣手艺精湛的村民,则在家完成手工刺绣和缝合工作。

此外,她还组织开展机绣和手绣妇女的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既满足了批量化生产的需求,又确保了刺绣手艺的传承。目前,村里手工刺绣队伍不断壮大,不少妇女依靠双手“绣”出自强路,用手指“拨展”了增收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帮助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学好技艺,增加收入。”萨依吐格曼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夏庆国说。(吐鲁番市驻村办供稿)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文】 【关闭】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