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吐鲁番 > 走进吐鲁番 > 名胜简介

2024

03/04

19:05

来源: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访问量:

坎儿井:吐鲁番大地的生命之源

  •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民族英雄左宗棠在一举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后提出“为政先求利民”的治疆方略,并运用他早年学到的经世致用之术开发新疆,兴修水利,由他倡导修建的坎儿井至今仍在使用,并成为一大景点。据统计,吐鲁番地区现有坎儿井1108条,井渠总长度约5000公里,相当于黄河的长度。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三大古代工程。

大地之下,竟挖出了一条黄河,它强烈地吸引我实地去一睹这个震惊世界的浩大工程。旅游车停在“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门口,我急切跨进博物馆,急切地进入到神秘的井下,巨大而形象的沙盘前,听导游解读着它的奥秘。坎儿井由暗渠、明渠和涝坝三部分组成,一般长约3-5公里,有的长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其水源为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在一定的间隔距离内挖掘众多的竖井,竖井与竖井之底部再凿暗渠贯通,一井接一井,一站接一站,一直引向绿洲,注入涝坝,再引向农田。

“吃水不忘挖井人”。坎儿井前,站着两个“挖井人”。左宗棠,1874年以64岁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钦差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因虎门销烟,清政府下令,将林则徐遣戍新疆伊犁。途经吐鲁番时,他发现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看到水在土中穿穴而流,惊叹不已。后经询问才知道是一种因地制宜、长期采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很快就把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进推广到新疆各地,新疆百姓就把“卡井”称为“林公井”或“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坎儿井最重要的工程环节是竖井、暗渠和龙口。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地下的泥沙与淤泥就是通过井口一筐一筐运送出来,这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坎儿井的主体是暗渠。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聚到一起,挖出由低往高的坡度,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开挖暗渠特别艰苦,狭窄的工作面,最窄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吐鲁番的钙质粘性土土质尤为坚硬;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而一条暗渠长达几十公里,得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啊!博物馆把大地“剖开”,展示出暗渠的结构。涓涓细流中,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甚至生命啊!

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地下之水,终于流出深深大地,从龙口涌出,进入明渠,流向涝坝,引向广袤大地,滋润干旱大地,养育一方人民。

一尊尊塑像,再现了开挖坎儿井的场景。打铁的风炉和铁砧,从井底运出泥土的辘轳井,土办法设计的木质转盘可以让运力更加省力,还有竖井、井架以及打井工人,拉绳的牛,运输的老式拖拉机……

坎儿井外,是渠水浇灌的葡萄长廊。葡萄树枝繁叶茂,葡萄果珠圆玉润。这是得到了坎儿井养育的欣欣向荣景象。坎儿井,是吐鲁番大地的生命之源,是新疆人民的因地制宜的智慧之果。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文】 【关闭】

点赞